本报记者蹲点青浦金泽、吴江黎里、嘉善西塘三镇半年,通过记录示范区首批38项制度创新成果的落地过程,揭示长三角如何打破行政壁垒,在"不破行政隶属、打破行政边界"前提下探索区域协同新路径。

(本报深度调查组 王立新)在太浦河畔的联合河长制办公室,上海青浦、江苏吴江、浙江嘉善的三位河长正共商汛期水质保障方案;20公里外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建设工地,来自三地的建筑工人使用通用电子上岗证协同作业;而刚刚开通的示范区5路公交车上,跨省通勤的上班族们已经习惯用"长三角社保卡"支付车费......这些发生在沪苏浙交界处的日常场景,拼凑出一幅生动的区域一体化实景图。
■ 制度创新突破清单
• 全国首张跨域"一照多址"营业执照
• 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
• 首单跨区域排污权交易
• 首笔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
上海龙凤419是哪里的
■ 生态环境共保成效
✓ 太浦河水质连续12个月达Ⅱ类标准
✓ 元荡湖生态修复完成度100%
✓ 蓝藻爆发面积同比下降76%
上海花千坊爱上海 ■ 产业发展新动能"
√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规模突破800亿元
√ 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42%
√ 研发投入强度达3.8%(超全国均值1.2个百分点)
■ 民生共享实践"
上海娱乐联盟 ▷ 85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
▷ 12家三甲医院检查结果互认
▷ 9所高校学分互认
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陈雯指出:"示范区正在进行的制度创新压力测试,其价值不仅在于解决长三角内部问题,更将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板。"
(本文数据来源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2025年度报告)